文明要闻更多+
【我们的节日·清明】今天,一起探索清明的人文深度与历史厚度
来源:文明贺州 发表时间:2020-04-09

微信图片_20200409171320.jpg

清明时节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是我们中国重大的春祭节日,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这个唯一以节气为名的全明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今天就让我们

从节气向节日演化的脚步

去丈量这个节日在中华民族传统中

留下的人文深度与历史厚度

清明.简介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每年公历4月5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典故

微信图片_20200409171340.jpg

相传春秋时期有位名叫介子堆的人为救晋国公子重耳,不惜割掉自己腿上的肉让重耳充饥!重耳回国后,欲报恩想请介子堆到晋国,谁料他不肯,并和母亲住进山里。重耳想放火引他们出来,不料发生意外把他们烧死。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在每年清明之前几天不生火,只吃冷食,谓之“寒食”,寒食第三日即为清明,这便是清明节的起源了。一开始寒食节主要习俗是禁火、吃冷食,后来增添和扫墓和游乐的习俗,寒食节逐渐向清明节转化。

清明.节气

微信图片_20200409171348.gif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形容这个时期,恰当不过了。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在这万物回阳的好季节里,也是春耕的大好时光。

在贺州市平桂区每年清明节气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勤劳淳朴的村民把握住清明节气的好时机,春耕播种,为新的一年种下希望。在村子里素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等谚语流传。

清明.习俗

踏青

微信图片_20200409171355.jpg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故时也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青”。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游玩散步。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活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就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习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扫墓祭祀

微信图片_20200409171400.jpg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已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的秋祭。今年清明因疫情原因不能外出,期间贺州市文明办倡导市民进行网络祭扫活动,寄托哀思。

放风筝

微信图片_20200409171404.jpg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任凭清风把它放飞,据说这样能放飞烦恼,给自己带来好运。

荡秋千

微信图片_20200409171408.jpg

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历史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饮食

艾粄

微信图片_20200409171413.jpg

在贺州的客家地区流传着一句民俗:“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粄”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通称),又叫清明粄,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味道多为甘甜,用艾草掺和面粉加红糖酿心制成。

清明螺

微信图片_20200409171416.jpg

清明螺就是田螺、螺蛳,因为清明节前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所以一直有“清明螺,肥似鹅的俗语。

吃芥菜饭

微信图片_20200409171420.jpg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

子推蒸饼

微信图片_20200409171423.jpg

俗称蒸饼:纪念介子推的传统小吃,是山西地方的传统食品。相传是人们为了纪念忠诚坚贞的介子推,就在他死的这一天,不举烟火,也不进热食,所以这一天便被称为寒食节了。

清明.意义

清明时分,柳树依依。古往今来,人们借以这个时节,缅怀故人、登高望远,但同时,在这样一个沉静的时间缝隙中,也让人思考着生与死的交集,寻找生命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2004091714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