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更多+
【新时代文明实践】用“文明+文化传承”的方式,延续土瑶魅力
来源:文明贺州 发表时间:2021-05-08

近年来

贺州市平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本辖区千年文化底蕴,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把非遗文化作为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部分,以“文明+文化传承”开展非遗传承,以志愿服务拓展文明实践,培养新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和保护人,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所在。

深入推进“文明+文化传承”建设

充分发挥当地非遗文化传承人志愿者等力量,以传承传统文化,发掘优秀民俗文化为重点,设立传统文化传承体验实践点等系列创建活动,着力发掘弘扬本地传统优秀文化,增强发展软实力。

2020年7月18日

平桂区在图书馆展厅举行“传承非遗瑶绣文化 争做平桂好少年——土瑶瑶绣讲座”。平桂区文华学校70多名土瑶学生和瑶绣传承老师共同体验了瑶绣非遗文化。活动中,瑶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冯红芳向现场的土瑶学生发放瑶绣工具包,并对土瑶支系服饰经典图案详细解说,以及讲解贺州瑶族刺绣图案手工操作,力争让每位学员学会并绣出作品,文化传承人手把手传授技艺,让孩子们亲身体会瑶绣非遗的魅力。

 

围绕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实际

平桂区不断助力妇女刺绣产品质量提高,推动绣品出村进城,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2015年

在党的政策支持下,瑶绣文化传承人沙田镇冯红芳志愿组织村内建档贫困户妇女学习瑶绣,在金竹村开设“瑶绣传承班”,组织18名贫困妇女学习瑶绣技艺,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该村还与企业合作创办瑶绣扶贫车间。扶贫车间的创办不仅把喜欢刺绣的女性聚集在一起互相学习,而且鼓舞了村里妇女的创业热情,既可以保护传承瑶绣传统文化,也可使村民靠手艺赚钱。仅绣手帕一项,每天可绣5—10张,收入60—120元不等,实现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目前

金竹村参与瑶绣生产的绣娘达50多人,其中16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车间每年收入20多万元,每户年收入可增收5000元以上。这些精美如艺术品的纯手工刺绣产品,从绣娘们的指尖出发,通过网上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结合,销往旅游景区及粤港澳大湾区。

瑶绣传承+办学特色

为全面挖掘少数民族学生的艺术天赋,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2020年9月

贺州市平桂区民族学校落成开学,同时也成立“土瑶手工艺文化传承特色实验室”,把瑶绣传承苗子与学校办学特色结合起来,推进瑶绣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工作,着力培养瑶绣文化传承人才,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文化传承”工作再上新台阶。

  微信图片_20210508114617.jpg

 

近年来

平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积极培育和吸纳瑶绣技艺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融入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非物质文化进课堂,开办土瑶书画展等活动。让百姓能够更贴近的了解和感受到非遗的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满足非物质文化传承和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